查看原文
其他

回顾中国艺术联觉小组的成长历程 ,开启国际艺术联觉合作之门

2016-03-20 熊宁辉 音画联觉艺术工作室



艺术联觉,在国内其实还是一个陌生的学术概念,尽管在艺术概论中曾有提及,但从未清晰地进行表述。在我们的印象中,可以堪称经典的论述,也只有钱钟书《论通感》,他将中外文学中的联觉现象进行了梳理;在联觉与音乐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周海宏教授在90年代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在当时还是相当前沿的。尽管后来联觉方面的论述在高校的教育板块也见诸报道,但大多停留在异质同构的层面,少有进一步突破。

 

2001年开始,我将自己的绘画主攻方向定位在以音乐为主题的创作上,将音乐进行视觉化的“写生”,摆脱音乐内容或标题的先入为主,这必然要触及艺术联觉相关规律的研究。2007年,我在保利剧院举办自己第一个《音乐与绘画》油画展,朋友杨克说:“你的许多绘画创作体会与联觉相关,你一定要听听周海宏教授的音乐联觉讲座!”

 

2008年,我与乐评家唐若甫先生开始准备《画出心中的音乐》系列活动,曾先后国家大剧院(2009、2013)、上海大剧院(2011、2012)、上海音乐厅(2010)、上海美术馆(2012)、中华艺术宫(2013)、复旦大学(2011)等开设艺术讲堂,与其他艺术家进行合作,包括与钢琴家陈洁的几次对话,特别是2012年主持的纪念德彪西诞辰150 周年上海大剧院、上海美术馆联合公益教育活动。通过与听众的互动与交流,我逐步加深了对艺术联觉规律的认识,并将音画联觉的学术理念渗透到中央音乐学院(2012)、中央美术学院(2012)的开放课堂教学环节中。这些最初的实践都为日后的学术建树打下了基础。

 

201210月,经王玲教授的推荐,我参加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TM国际音乐图像分会学术第11届研讨会,由此结识了一批学术界的朋友,李荣有教授、刘勇教授、李爱真教授、刘晓江教授、张翔研究员和丁同俊副教授等,于是我的学术成长提升很快,后来我在2013年初完成了《肖邦24首前奏曲的风景》的绘画创作的同时,总结出一些具有联觉学术特征的方法论,撰写了《音乐联觉鱼骨图分析法》一文,并在201310月首届中国音乐图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在此之后,合作者丁同俊副教授在此基础上又进行扩充,提出了《音乐联觉雷达图分析法》(2014),对联觉的成因进行分类与探索。同时,丁同俊从艺术史的角度分析音乐与美术的共生现象(2013),揭示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著作中的相关论述其实都与联觉有关(2014)。这些新发现和成果标志着中国艺术联觉的学术研究有了新的突破。

 

2014年4-5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音画联觉创意绘画工作坊》的系列活动中,我们将中国艺术联觉这个学术概念进行系统总结,从音与画的联觉到声形意的交互,以感官综合联觉的思维模式由音乐联觉到视觉表现、再由视觉表现联觉到音乐,从简单到复杂,展示了现象、规律、方法、实操的过程。这个主讲团队其实就是最初的中国艺术联觉小组,他们还包括了乐评家唐若甫、画家贺文庆、画家吴鹏、大提琴家李洋、李泽、指挥家高健、设计师张行、设计师陈奕鹏、歌唱家张卓、设计师任蕊、设计师龙隆等。记得在首场活动中,我们特别介绍了国际联觉界近年来的活动,包括国外联觉学术的专著。会后在总结时,我们萌发了将小组的研究成果与国外联觉学术机构进行交流的想法。这就是后来我们参加2015年在西班牙举行的《第五届科学与艺术国际联觉大会》的缘由。

 

艰苦的努力,换来了最终的胜利,我们小组的两篇论文《感官综合联觉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概述中国古代音乐和艺术历史中的联觉》,得到了第五届科学与艺术国际联觉大会学术委员会高度评价,论文入选大会文集并受邀在大会上正式发言,我们的研究引起了西方学者极大兴趣,其中《概述中国古代音乐和艺术历史中的联觉》一文还入围五个最佳发言之一,精心准备的演讲让西方学者为之耳目一新,展示了当今艺术联觉在中国也在蓬勃兴起,在地球的另一面,不同的人在干同一件事,而那种东方文化中那种独特思维和方法论,恰恰是对国际联觉学术的一大贡献和补充。我们同时也见识了国际联觉学术研究视野,不仅在艺术领域(创作、教学、设计),还是在神经科学、心理学、语言、工程、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的成果,结识了许多当今国际联觉界的学术大家。我们将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后续报道介绍。




20155月的西班牙之行,也预示着下一步的国际艺术联觉合作的开端。在会议期间,玛彩丽教授Maria Jose De Cordoba Serrano(国际联觉大会执行主任、主办方西班牙艺术城市国际基金会(Artecitta International)的创始人、格拉纳达大学美术学院博士教授)一直在和我、丁同俊副教授探讨未来合作的可能。会议结束后,我们一行又专程前往格拉纳达大学进行访学,拜会了格拉纳达大学主管国际合作的副校长Dorothy Kelly


通过双方的磋商达成共识,我们计划逐步实施项如下:

1、  将西方近年来联觉的概念和学术建树介绍到中国学界,包括组织学术论坛、专著介绍;

2、  合作开展中国的联觉人群的调研,将中国人的数据加入到世界联觉人群的数据库中;

3、  通过对联觉人群的调研,促进中国美术、音乐等艺术类教育机构的教学改革、学习西方的教学经验,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4、  艺术联觉在东方尤其是中国,其实内容相当丰富,但在以西方为主导的艺术联觉历史中,很少提到这方面,这对于从人类学角度探索联觉机制是一个缺憾;因此加强中国艺术史中重要作品和文献的艺术联觉研究和发现尤其重要;

5、  借鉴西方在音乐可视化方面的经验,开展中国音乐可视化艺术创作和技术方面的研究;用联觉的思维画古典音乐,让欧洲画家画中国音乐,中国画家画西洋音乐;

6、  将更多的中国艺术联觉研究成果在未来的国际联觉大会上进行宣讲与展示。


熊宁辉、丁同俊在格拉纳达大学美术学院与玛彩丽教授 Maria Jose De Cordoba Serrano 探讨艺术联觉在音乐可视化方面的应用和相关测试


可喜的是,我们的这种想法得到了国内同仁们的积极响应,包括徐州的画家王磊,兰州的音乐家朱晓峰、钟力副教授,南阳诗人方清刚,也包括北京的艺术教育家李涛、海燕等。同时,在2015年11月第二届中国音乐图像学年会的交流中,我们在艺术联觉的学术方面也展示了新的进展,加重了我们对中华文化中艺术联觉研究的份量,为下一步的国际合作打下基础:王磊对汉画像的音乐性的研究,钟力对敦煌壁画中不鼓乐的研究,我也在绘画中的音乐性方面进行的探讨,包括艺术的移情、通感与联觉的区别,实现绘画音乐性的实用工具和方法,绘画的音乐性与中国美学、与书法之间的关系,古代乐器中纹饰的联觉等等新内容。我们也将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后续报道,重点介绍我们小组成员在2015年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联觉大会、第二届中国音乐图像学年会上的发言及论文摘要。

 

春分时节,艺术联觉的星火在各处点燃,新的策划、新的突破,让我们共同期待2016的新气象!



                        “气象万千”选自赵廷芳篆刻艺术


特别鸣谢:中国音乐图像学学会、国家大剧院、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库客音乐数字图书馆、北京璃墟国际艺术中心,广州红蜓艺术公社,以及上海复旦大学爱乐协会和抽象艺术协会、华谊兄弟公益基金会、北京保利剧院画廊、北京一号艺术空间画廊等单位的各位同仁们多年来一贯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